胡淦点头,面露苦色,“胡濙已通过刑部,全大明境内发悬赏通告。对我们来说,必须速战速决,这么大的人力财力,他要是再躲一个月,我们可能就坚持不了了。所以,还有没其它办法?”
朱孟炤神情严肃,目光仍是盯着浮标,轻声道:“难道他死了?五万两银子,不可能没人认识他。”
胡淦又笑了笑,“现在,连乡间小儿都在唱‘五万两、杀徐霈’的儿歌了。”
“徐霈不是他真名,所以他不怕?”朱孟炤喃喃自语道。
之前,胡濙通过宫中得知,原本宫中的总管太监徐霈,如果还活着已过七十高龄。而胡淦挖了那处小院的两座坟,死者极可能是徐霈和朱文奎。
朱孟炤可以肯定,自称徐霈之人绝对不是七十岁的体态。所以,他与徐霈是什么关系?难道他是某个罪臣之后?那他怎么知道徐霈和文奎的事?又为什么要假冒?
胡氏在给无影堂绝杀令的资料中,写了个很明确的特征,右手中指关节上有个茧。其实,那人的特征不止这一处,写上这个,就是为了让他知道,有人能不看长相,认出他。
徐霈!
“能不能查到,当初有几个人住在那处有坟的小院?”朱孟炤问。
胡淦无奈道:“这事,公子你之前就说过。但要查差不多十年前的事,而且他们当时又是刻意躲避众人,真的很难。”
朱孟炤闭上眼细想。
一个受了伤的老人、一个七岁的孩子,谁照顾谁?肯定还有其他人,不然活不下去。所以,他们有护卫?不,如果有护卫,最可能的就是舍了这名受伤的老人,带走孩子。
其实,当时离宫,若是带走这个孩子,反而危险重重,如果留下,至少能活着。所以,为什么要带他走?按罗中林遗书所言,他们是分两路离宫。分两路?会不会……不止两路?
想到这里,朱孟炤心中一惊。故意弄出这么多线索,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