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就容易编了。
“回万岁,苏州虽是鱼米之乡,但仍有不少贫苦之人,若是粮价涨几倍,普通城中百姓、乡间农人只能背井离乡,更多人会为了生存铤而走险。现在,我们要对瓦剌用兵。境内、特别是江南一带就更不能乱。因而,臣收粮,本意也想用平价收的粮,暂时平溢过高粮价,给朝廷有时间应对灾情。”
这话说的和真的一样,真是这小子现编的?朱棣看看朱高炽。朱高炽也一脸不解,倒是朱瞻基脸上带着兴奋。
朱棣笑了笑,“看来朕倒是冤枉你了。”
“臣,不敢。”朱孟炤低着头。
“行吧。”朱棣看了看门外,“刘正芳已等候多时,你们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吃完,也该告退了。噢,孟炤,你打算何时启程去苏州?”
“回万岁,明日。”朱孟炤看着刘正芳指挥着几名小太监,将放着阳春面的案几端到几人面前。只是,吓都吓饱了,哪里还吃得下。
“那就好。你们慢慢吃,不急。”朱棣满意的点点头。
张府后院。
天早就黑了,张斓卧房中还点着灯,她已散了头发、身披纱衣,正提笔不停的抄着什么。
屋内,红绫铺好床,轻轻走到张斓身边,“小姐,夜深了,要不明天再抄吧?”
“好。”张斓嘴里应着,却是头都没抬。
下午回府前,大街上的事就传开了。那名男子难找,但张斓好认。一到家,张忠就罚她抄百遍女德、禁足五日。
红绫磨着墨,满脸委屈的默默伺候。
“怎么啦?一回来就这幅表情。”张斓看了她一眼,觉得有些好笑。
“小姐,红绫在为您不值。那个江崇召……”
“好啦。”张斓停下笔,看着她笑了笑,“你知道黔国公府,一向极重规矩。现在,全京城都知道我张斓是个不懂规矩的。再这样来几次,说不定,他们更愿意等玫儿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