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船只,平日里在长江三峡、汉江上游打渔、运兵足矣,可能够称之为内河战舰的却寥寥无几。
所幸的是,清军那边儿也好不到哪去。湖广的长江水师载着罗可铎、罗托的八旗军赶赴南京,洞庭湖水师在弃土令面前也逃亡大半,其中便有不少落到了明军之手。双方的水师实力只能说是五五开,以至于明军屡次在长江上沟通、会面、移师均未遭到清军的阻拦。
但是即便如此,李定国和陈凯商议过后,还是在靠近汉阳的鹦鹉洲和南岸嘴,以及武昌城西南沿江均修建有炮台,为的就是防止在明军攻城之时清军凭水师发动袭扰。
前日李定国出营巡视,就是去了文昌门外检查沿江炮台。清军显然也意识到了明军的意图所在,所以这期间一直没有停止对那些炮台的骚扰。为此,明清两军在城外爆发了多次激战,结果则是明军在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外加上付出了不少的伤亡过后,还是把炮台给建起来了,并且还修建了护卫炮台的几座小型营寨。
“早在洪武年间,这文昌门还不叫文昌门,而是叫竹牌门……”
第二天一早,陈凯便亲统已经更名为中南经标的第一镇、第二镇、第三镇、第四镇和第五镇这一万五千大军从中南经标扎营的白沙洲越过了鲇鱼套,直抵文昌门外。除此之外,李建捷的骠骑镇则早已抵达。
鲇鱼套是为武昌城南巡司河的入江河口,昔年陈友谅曾在此打造战船,平日里亦是本地百姓和来往船只暂避风浪的一处所在。明初时在鲇鱼套设立巡检司,巡司河故而得名。此间,清军早在明军推进到城下前,就已经将此间的船只转移,但却并不妨碍大军过河。
“那时候,文昌门还毗邻长江,从湖广南部和江西来此的商人通常便是扎着竹排前来,停泊在门外的码头。极目远眺,一排排的竹排整齐的排列着,蔚为壮观,所以变得了个竹牌门的名号。”
明初时,陈凯所在之地还是长江的河道,到了明末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