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县的原县守、县尉,两人占据县城漳州,拥兵自重,对其它城邑不管不问,与叛军无异。
白碌城开了个好头,接下来,漳水县的吕阳、青城、营城也相继来投,随着白碌城、吕阳、青城、营城纷纷投靠到上官秀的麾下,漳水一县只剩下县城漳州还不属上官秀的势力范围。
漳州是县城,也是漳水县最大的城邑,城内人口二十余万,这在整个贞西都堪称首屈一指了。漳州城内囤积着大量漳水县的县军,共兵力有一万左右,而且在这一万兵力中,难得的是还有三个营的骑兵。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马匹非常值钱,特别是战马,尤其昂贵,要养一支骑兵,是非常耗钱的,不过骑兵在战场上的威力也是显而易见,相当于现代的机械化部队。
漳水县的县尉名叫秦墨,虽说现在漳水县各城皆已投靠上官秀,但秦墨可没有投靠上官秀的意思。他手里有上万的兵马,又占据着漳州这么大的一座城邑,他做城中王做得好好的,没有理由自降身份,去转投上官秀。
与他意见向左的是县守刘旭。刘旭认为单凭漳州一城之地,无论如何也对抗不过上官秀势力。现在上官秀已经占据了金川县、北丘县和漳水县大部分地区做,以一城之力去对抗三个县,又怎么可能会赢。
在私下里,刘旭有劝过秦墨,己方携漳州投靠上官秀,以上官秀在漳水县的所作所为,肯定不会罢黜自己和秦墨的官职,两人还可以继续做县守县尉,又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刘旭的意见,秦墨不以为然,谁敢保证他们投靠上官秀后,后者一定还继续让他二人做漳水县的县守县尉?再者说,现在他们就是漳州的土皇帝,天不管、地不管,又何必非要在自己的头上放一个顶头上司呢?
若是在和平时期,刘旭这位县守的话在秦墨那里还有点分量,但现在天下大乱,谁手中掌兵,谁就说了算,秦墨是县尉,掌管着全部的兵权,他执意不听刘旭的劝告,后者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