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美好的爱情故事,但反过来想,一件事情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口口相传,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很稀有,不寻常。</p>
大多数的自由恋爱结局都是凄惨的,《诗经》中《将仲子》一文就描写了一位少女用婉转的方式拒绝自己的情人前来相会的痛苦之之情,因为他们的爱情受到了父母兄弟的干涉,她也惧怕旁人夫人流言蜚语。</p>
在先秦民风较为开放,礼教束缚较少的时期尚且如此,更别提礼法森严的后世了。《醉翁谈录》记载,南宋时福建有个叫连静女的姑娘,与邻居书生陈彦成相好,母亲不同意,限制了她的人身自由,有一天晚上,陈彦成偷偷潜入静女家,互诉相思之情,结果被静女母亲抓住,送官囚禁。</p>
在清代嘉庆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父亲打死与人私奔的女儿,案发后,司法机构判男子绞刑,判父亲杖刑。嘉庆帝得知后,认为女儿罪有应得,免去了父亲的刑罚,并且令刑部删去了这方面惩罚家长的规定。</p>
由此可见,从先秦时期到明清,家长对子女婚姻干涉的权力是越来越大的,而礼教对女子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苛的,女性个人的权力一步步被剥夺,最后只能依附于男子存在,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p>
古代婚姻从议亲到成婚的整个过程,基本上都是由媒人代表主婚人进行的,可以说媒人是婚姻的必备条件之一,从唐开始,“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一样被写进了法律中。</p>
如果男方家里欲和看中的女方家里结亲,就要先请媒人口头或书面向女方家里求婚,如果女方家里有意,就将自己女儿的庚帖,也就是写有生辰八字的的帖子交由媒人带给男方。</p>
男方请人占卜二人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相合,就互换定贴,确立婚事,一般定贴上都会写明男女双方的聘礼嫁妆的数目。</p>
虽说是一家有女百家求,但实际上在求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