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德手里拿到一个江夏郡,执意要尽取南四郡,父命难违,我也是奉命行事而已,还望老将军见谅。”
刘封这一番话,把入侵南四郡的“罪责”全部推给了刘备,而且关于刘琦的那一段,同样是在为将来埋设伏笔。
他这般一说,黄忠尽管不全信,但对刘备的印象自然又打了个折扣,而对眼前的刘封却不禁多了几分好感。
“刘公子的难处我也能体会,不过战端一开,不但你我部曲要付出死伤代价,整个长沙郡的无辜百姓也要受到连累,刘公子若果真有一份仁义之心,还请再去劝劝你的父亲,请他以苍生为念,勒令退兵吧。”
“这……”刘封的眉头拧成了一股绳,面颊上涌现出为难犹豫之色。
刘封表情的变化,似乎让黄忠看到了一线和平的曙光,他忙又道:“我知道这让刘公子很为难,但刘皇叔仁义之美名天下尽知,我长沙一郡官民亦是仰慕已久,刘公子就算是为令尊的名声设想也当劝他退兵。”
黄忠的这番诚挚之词,让刘封认识到这位老将的政治能力确实平庸,他显然是根本就不了解刘备的为人,不仅仅是刘备,就算是换作其他诸侯,在这种情况下,又岂能放过嘴边的这块肥肉。
不过,黄忠在政治上的幼稚,却正中了刘封的下怀。
于是刘封长叹一声,无奈道:“其实晚辈现在的处境也是一言难尽,不过既然是老将军有此请,晚辈自然不能不给面子。好吧,那晚辈就暂且罢兵,随后再写一封信给父亲。只是,到底管不管用,晚辈就保证不了了。也许到最后,晚辈还是要与老将军兵戎相见。”
黄忠本来以为刘封只是个目中无人的狂妄小子,但今番阵前一会的结果,却令他对刘封着实刮目相看,这时听闻他这番话,更是心生敬意,遂是欣然一笑,爽朗道:“无论结果如何,刘公子的侠骨仁风,我黄忠都铭记于心,即使最终要与刘公子一战,必也是我生平最痛快的一战。”